top of page
搜尋

对冲基金人事格局因亚洲而变

二零一一年三月十八日


亚洲日益膨胀的财富,正带来对冲基金圈子的一场人事大洗牌,因为全球基金都想在这个地区建立据点,而明星经理们又在自立门户。

举一个典型的例子:对冲基金德劭集团(D. E. Shaw)六人执行委员会最年轻的成员、40岁的朱利叶斯高迪奥(Julius Gaudio)去年8月份搬到香港,部分目的是为了更加经常地会晤地区内的一些大投资者。

去年圣诞期间,被彩灯装饰的香港维多利亚港夜景。高迪奥接受采访说,我们的客户基础正在日益亚洲化,我要到他们前面去。

德劭总部位于纽约,是一家大型对冲基金运营商。它还聘请招商银行(600036)前董事长秦晓加入它的中国顾问委员会。

但优秀人才可能是难以挽留的。德劭合伙人兼旗下大中华区私募基金CEO孟亮,几周前递交了辞呈,转为自己的基金筹集资金。高迪奥说,他利用了当前非常有利于成立新基金的环境。 两年多以前的全球金融危机打击了亚洲初生的对冲基金行业,而现在管理资产数量正在回升,新成立对冲基金的数量也已经超过关闭数量。

据行业调查公司Eurekahedge数据,截至去年12月,亚洲对冲基金管理资产达到1,290亿美元,高于一年前的1,170亿美元,但仍低于2007年12月峰值1,760亿美元。去年秋季,亚洲对冲基金遇到尤其强劲的资产净流入。据Eurekahedge数据,2010年第四季度亚洲对冲基金资产净流入量为34亿美元。Eurekahedge数据显示,去年亚洲新基金总数为155只,超过关闭基金100只。

一些知名基金在亚洲开店,并把关键人员搬到香港。GLG Partners去年秋季在这一地区开设了一家代表处,上周任命安德鲁撒切尔(Andrew Thatcher)担任执行总裁,负责开发亚洲业务。撒切尔今年早些时候搬到了香港。其他最近在香港挂出招牌的基金还有索罗斯基金管理公司(Soros Fund Management LLC)和Viking Global Investors。

2007年因做空次级债而名声大噪的约翰鲍尔森(John Paulson) ,上个月获得了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(Securities and Futures Commission)的牌照,获准从事证券交易。

但就在业界知名品牌谋求扩张之际,有些基金却失去了关键人手,这些人认定,他们也可以为自己的基金筹集资金。

知情人士说,高桥资本管理公司亚洲区负责人卡尔胡滕洛赫尔(Carl Huttenlocher)上周对同事们说,他要离开这家由摩根大通(J.P. Morgan)持股、资产规模庞大的对冲基金公司,去开办自己的基金。胡滕洛赫尔管理着大约20亿美元的资产,其中包括位于香港的“高桥亚洲机会基金”(Highbridge Asia Opportunities Fund)。

西方投资者在金融危机期间撤离亚洲对冲基金,造成很多基金关闭。但基金经理们现在打赌,强劲的亚洲投资者基础可能会让基金更加稳定。据凯捷(Capgemini)和美银美林(Merrill Lynch)最新报告,到2009年年底,亚太地区高净值个人约有300万,较一年前的240万多出26%,首次与欧洲相当。报告说,他们的财富上涨31%达到9.7万亿美元,超过欧洲的9.5万亿美元,并且在逐步地把财富向对冲基金等另类投资转移。

凯捷和美林预计,2011年年底之前,这些人的财富将有8%投资于另类投资,高于2009年5%的比例。

德劭曾是业内巨头,而据行业杂志《绝对回报》(AR)数据,德劭按管理资产规模在美国对冲基金中的排名,已从去年第五名下降到第20名。

《绝对回报》杂志说,德劭对冲基金资产在2010年缩水40%至142.3亿美元。截至1月1日,包括非对冲基金在内的资产规模为190亿美元,缩水24%。

高迪奥谈到德劭所管理资产规模时说,感觉它已经转危为安。他还说,新的资本来自于不同地域和不同类型的投资者。

Comentários


bottom of page